在一些地市走訪時發現,隨著日益增長的“文創熱”,在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的商店中,總能見到一些注入創意元素的錢包、絲巾、馬克杯等文創產品,有的能夠俘獲些許目光,有的卻難免落入無人問津的境況。
文創產品重在創意。人們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對創意本身的追求也向更高層次邁進。比如,以往只需把藝術家的作品印制到手提袋、T恤或瓷器上,就能極大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如今,這已成為一項普通的技藝,若不進一步拓展理念,已很難戳中人們的心靈。另外,創意并非空中樓閣,若不深入挖掘消費者的潛在心理,不與當下的生活產生聯系,就很難引領消費習慣的變革。
參差不齊的文創產品供給,給我們何種啟示?在筆者看來,文創產品研發不應止步于點綴生活,更不能與現實脫節高高在上,應在為美好生活注入豐富的內涵上下功夫,讓人們切實感受到意思與意味的并存。
首先,在追求審美的時新性外,在文化蘊涵和功能設計上,還要敏銳捕捉當代人的多樣化訴求,讓那些依托傳統文化或技藝的文創產品具備現代功能,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以故宮博物院出品的故宮貓橡皮、乾隆御用馬領帶等“萌萌噠”系列文創產品為例,這些小物件在滿足觀眾“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同時,兼具新穎、美觀、實用的特點,都是符合社會公眾需求的誠意之作。
其次,文創產品開發也不單是創意部門的事,同時需要以科學技術為引領、以產品質量為依托、以創新機制為保障、以文化場館的展覽展示活動為契機,多做融合出新的“大文章”,從而下活一盤棋,帶動自身不斷發展升級。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曾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