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民宿
房車民宿
海景民宿
惠女特色民宿
在民宿品嘗四果湯
溫馨的環境
隨著旅游消費市場的發展升級,國內民宿行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近年來,泉州的各類民宿越來越多,成為泉州旅游住宿的一道道風景線。本期《影像簿》帶您去領略泉州民宿的光影。
創新民宿模式
在崇武,海景民宿日益火爆。以惠安女為主題的民宿不僅有仿古床的環境,還提供特色服飾及惠安石雕等體驗互動。在高雷山的一家海邊民宿近期成為網紅,小清新的建筑特色配上美麗的海景,客房供不應求,節假日需提前預定;而在這家民宿附近的房車民宿走起了與眾不同的“車房路線”,吸引了不少游客入住。
在泉州老城區,以華僑新村、西街和中山路為主要聚集地的民宿日漸多起來。中山路奎霞巷內的龍玲閣,是一座建于1945年的番仔樓,后改造成“民宿+茶館”的綜合體,雖然開業時間不長,但一到節假日就客滿。印記閩南·客棧曾經是清代四川總督、兵部侍郎蘇廷玉的故居,如今被改造成為一家有著濃厚閩南文化氣息的驛站旅店。眾山小·厝埕既保留著原始的閩南味道,又帶著一絲清新;還有膠囊民宿,小而美的創新模式也受到游客歡迎。
民宿里的泉州文化
在旅游網站上搜索“泉州民宿”,一種閩南氣息撲面而來。
泉州民宿默默地推廣著泉州最地道的文化,木偶劇的播出時間、南音的演繹時間、小巷子里的美食,甚至泉州的天氣……無論走進哪一處民宿,總有一個小黑板告訴著你,去哪兒可體驗泉州的民俗文化、可感受泉州的文化遺產,這些服務比酒店更加細致入微,讓外鄉人可以觸摸到這座城市的溫度。
在泉州,“茶文化”正成為民宿的標志之一。這些民宿總有一個泡茶歇息的地方,無論何時,店家總是熱情地招待入住的旅客停下腳步喝杯茶。在西街的美好生活館,老板鄭達真告訴記者:“我們會和游客一邊泡茶一邊聊泉州的歷史和景點。”
“以茶會友,以書交友”,每一個民宿幾乎都有一個書架,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還有泉州的旅游手繪地圖,這也是民宿與酒店不同的地方。來到民宿,放慢腳步,體驗泉州文化,也許才是旅游的意義。
泉州民宿路還長
隨著民宿的火爆,不少人看到了民宿的商機。媒體人小郭告訴記者:“我的家人現在也從事民宿行業,利用親戚的房子改造了一棟民宿,泉州民宿大量涌現的同時,也存在同質化、難以持久經營等諸多問題,如何保證良性盈利、長久發展是我們現在思考的課題。”
泉州旅游界業內人士認為,走在出磚入石間的巷道,民宿從業者大多是有情懷的人,而經營之道需要不斷學習,民宿的地點、價格、環境、特色都是有學問的。當前,民宿經濟呈現蓬勃態勢,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從總體上判斷,泉州的民宿經濟尚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無序、規劃滯后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泉州民宿通向美好的明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來源:泉州商報 責任編輯:曾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