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作者:李 靜
“守·望”系列的金倉繡作品, 取材于番仔樓上的滴水獸,這一辨識度非常高的建筑元素,用閩南傳統的刺繡工藝金蒼秀重新詮釋出來,其中涉及到的針法有菠蘿跳、墊底繡、貼布繡、抽線繡等傳統針法。
作品中不同針法的搭配應用是最大的特色,比如實的部分用棉花做墊底造型,再在上面進行刺繡,適合表現額頭或眼睛這類體量感較強的部位;而虛的部分用抽紗繡的針法,使布料鏤空再用繡線網出不同的造型,適合展示云朵或海水飄逸、靈動之感。如此虛實結合使繡面呈現不同的層次,更具觀賞性和趣味性,
通過這一系列的作品,作者想把閩南建筑文化和閩南傳統工藝相鏈接,讓人通過了解閩南人的手藝,進而了解閩南的建筑,閩南人的生活,了解閩南的歷史和宗教,正所謂“見人、見物、見生活”。
李靜
土生土長的泉州人,熱愛泉州本土文化,師從泉州“珠繡”、“金蒼秀”非遺傳承人陳克忍老師學習。希望通過傳統技藝的學習,把閩南文化的用符合現代審美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尤其是年輕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愛閩南文化,為閩南文化的傳播盡綿薄之力。
來源: 責任編輯:曾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