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作家畫家“跨界”的楊新榕:筆墨為媒 寫意泉州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22-08-04

楊新榕在直播中

“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民盟泉州市委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泉州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楊新榕堅定地說。師從知名散文家蔡飛躍的他,把創作的觸角伸向本地風土人情,鄉愁從字里行間溢出來,著有散文集《拾一枚紫葉的情懷》《絲海聽濤》《遇見》。之后,其融合畫作,以國畫展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使古宅街巷、古寺名剎、文物勝跡、遺產美景躍然紙上。其畫作多次由中國郵政制作限量版紀念郵集和明信片公開發行,國畫閩南鄉村風情系列之“鄉村印象”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泮宮口》被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收藏。近日,記者采訪了楊新榕。

記者:您近年來的散文、畫作都具有濃郁的閩南鄉土氣息,為什么鐘情于此類題材?

楊新榕:因為熱愛,我熱愛著泉州這片古老而又新美的土地,她既有著舉世矚目的文化瑰寶,也有澎湃激昂的時代浪潮,石塔古佛、千年古街、紅磚古厝、獨特民俗都深深吸引著我。兒時,我住在古城模范巷,經常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對話時空,內心很是歡喜,尤其喜歡“冬暖夏涼”“有穿廊風”的古大厝。

起初,我通過寫散文來表達內心的熱愛。每一次下筆之前,我會實地踏訪,精心研磨其來歷和故事,所以一些文章能引起共鳴,喚起老一輩人的鄉愁。可是,泉州的文化內涵太深厚了,文字已經無法充分表現其魅力。為此,我曾一度迷茫,在一個鄉土題材畫展上看到的一幕給了我啟發——一位歸國老華僑站在畫有自己老屋的畫作前老淚縱橫。2020年始,我重拾起中斷了30多年的國畫技藝,深入泉州各地采風寫生,在水墨畫界好友的鼓勵與指點下,我從花鳥和山水創作轉向鄉土風情特色創作,畫作漸入佳境,近兩年更是創作了100多幅自己滿意的作品,比如西街雙塔、古街晨曲、舊館驛民居等。作品中的紅色成了鮮明特點。我堅持“畫舊不畫破”,避開破舊斑駁,展現生機勃勃,更展現咱們泉州人“愛拼敢贏”精神。

這樣的閩南紅,曾撥動著在外經商游子的心弦。有一次,一個在北京開公司的泉州人,一看到我的畫作就立馬收藏了,同時收藏了我寫的兩個字“呷茶”。我想他看中的是畫中傳遞出來的鄉愁以及美好寓意。

做直播錄視頻宣傳泉州

記者:您從作家跨界到國畫領域,又擔任主播,以直播、小視頻的方式訴說、詮釋、展現泉州的美,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泉州,可否跟我們說一說過程以及從中有著怎樣的收獲?

楊新榕:從事鄉情散文的創作中,我發現文字與繪畫的互補長短可相得益彰,達到“畫中有文、文中有畫”的效果。這是一種心靈的享受和釋放,讓創作的生活多開了一扇明亮的窗,也讓更多人通過我的作品發現、走進、了解、認識、愛上泉州。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有一部分旅客,在紀念郵集、明信片或者中國博物館等看到我的作品后慕名來泉州實地體驗。

隨著時代更迭,融媒體時代來了。我現在50多歲,也與時俱進、趕趕時髦,拍拍小視頻,做一做直播。其中,小視頻《榕阿雪禮》(用閩南話念),每期約3分鐘,以泉州方言講述老泉州的傳統禮儀、民俗文化等“禮數”,努力呈現古代泉州“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風貌。有些朋友看到我的小視頻或直播中出現的錯誤信息,還會私信發來正確答案,有的鼓勵我繼續堅持、不要輕言放棄,這些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咱們傳統的文化一定要好好保護和傳承,并融于泉州人尤其年輕人和新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讓傳承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堅守初心“續寫”刺桐故事

記者:我看到您桌上有一張空白宣紙鋪陳開來,靜靜等待著靈感迸發。您的未來泉州元素是否依然是創作源泉?

楊新榕:我8月擬開名為“泉州印記”的個人畫展。近期計劃創作一幅以西街勤佛為主題的畫作,并將妝糕人等特色民俗融于其中。未來依然不改初衷,將繼續深入生活,從社區和鄉村中挖掘創作的素材,用文學和畫筆來展現老泉州的傳統文化。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歆剛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日韩国内欧洲在线观看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 亚洲情涩免费手机在线视频 | 亚洲成a影片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产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