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尋訪海絲印記 讀懂中華文明”國際人文交流活動的駐華使節和中外媒體代表在泉州參觀走訪(張九強 攝)
26日—27日,“尋訪海絲印記 讀懂中華文明”國際人文交流活動之“行走福建”參訪團來到泉州,尋訪海絲文化遺存,共同領略這座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風采。
“尋訪海絲印記 讀懂中華文明”國際人文交流活動,由中國外文局、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福建省政府新聞辦、福建省外事辦共同主辦,旨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促進與海絲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民心相通,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在泉州期間,斐濟駐華大使馬納薩·坦吉薩金鮑及其夫人,所羅門群島、泰國、斯里蘭卡等國駐華使節,以及中外媒體代表,先后參觀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清凈寺、開元寺、德化陶瓷博物館、德化瓷藝城,體驗了陶瓷制作技藝。
“這是我第一次來泉州,這座城市令我著迷,城市中心的古老建筑極具古典風韻,同時也是歷史文明的留存印記。”馬納薩·坦吉薩金鮑說,伊斯蘭文明7世紀就來到了泉州,當時的泉州向世界開放,友好接納不同膚色的人,尊重各種宗教信仰,建于11世紀的泉州清凈寺就是例證。“多元文化在泉州交流薈萃、和諧共生,很好地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是一個包容開放的國家,希望泉州繼續敞開開放的大門迎接各國人民,加強交流交往,向世界講好泉州故事、中國故事。”
“泉州市舶司除了征收進口稅,還有什么別的職能?”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泰國駐廈門總領事馬家漢饒有興趣地邊參觀邊提問,離開前還與英文講解員互加了微信,以便深入了解泉州。“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認識泉州。在10世紀開始的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交通和貿易的樞紐,歡迎各國旅行家、商人前來生活經商,不同的商品在這里匯聚,中外文化在這里交融。”他表示,如今在泉州,海絲文化依然充滿活力。從古至今,泰國和泉州貿易往來頻繁,在泰國有很多泉州籍的華人華僑,因此期待進一步了解這座城市。
一路上,北京代表處的穆罕默德·哈勒格威爾迪和同伴分工合作,邊走邊拍,希望讓世界看到文化底蘊深厚而又充滿朝氣的泉州。他告訴記者:“宋元時期的泉州,是一個經濟貿易文化中心,與伊朗貿易往來緊密,所以希望在海上絲綢之路當中,泉州能繼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建議邀請更多國家的媒體朋友前來走訪、報道泉州,因為這里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地方。”
外國使節和海外媒體代表對泉州多元文化、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地位紛紛予以充分肯定,并對泉州未來發展送上祝福。斯里蘭卡駐廣州總領事蘇閏吉·奧格瓦特表示:“斯里蘭卡與泉州交往合作歷史深遠,我相信,我們的友誼將歷久彌新,我們的合作關系也將會走向深入。”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的Muhammad Asghar說:“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我確信,泉州依然具有成為中國和世界商貿往來重要港口的潛力,一定能在世界文化商貿交流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