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泉州這座“年輕”的世界遺產城市迅速走紅,霸屏社交平臺,躍居全國“網紅城市”。泉州以獨特的文化底蘊、地理優勢,成為文旅發展的“潛力股”“績優股”。如何打破“網紅不長紅”的魔咒,拼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精彩?唯有“策馬揚鞭再奮蹄”,懷著敬畏之心賡續城市文脈,推出優質服務回應游客心聲,才能用實力走好泉州“長紅”之路,讓泉州在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路上行穩致遠、實至名歸!
底蘊就是底氣,文脈就是命脈。刺桐文脈賡續千年,行走于泉州的大街小巷,俯仰之間皆有文物,回眸之間都是歷史,隨處可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這是老祖宗留下的“真寶貝”,也是我們發展文旅經濟的潛力所在、信心所在。泉州更應對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對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心存敬畏,全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聚焦“半城煙火半城仙,千古風華千古情”城市主題,做好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文章,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聲量激活流量,流量轉變留量。作為21世紀“海絲名城”,泉州更有條件立足國內、放眼國際,發揮海外泉籍社團、異地泉籍商會等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舉辦世界閩南文化節、海絲國際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更大力度組織藝術團體、非遺傳承人等走出國門,把城市國際傳播的腳步邁向天南海北,將城市宣傳推介的觸角伸向五湖四海,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演繹泉州精彩,敞開大門迎接四海賓朋,打響“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城市品牌,讓“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華盛景再現千年刺桐城。
理念引領時尚,煙火吸引人氣。“世遺之城”“奮斗之城”“國潮之城”“煙火之城”賦予了泉州多元、具象、活態的城市形象。順應旅游消費從觀光游走向休閑游、度假游、體驗游的升級趨勢,泉州尤可挖潛“文化游”“非遺游”“工業游”“國潮游”“民俗游”等“寶藏”,不斷創新文旅產品供給、拓展文旅消費場景,引領“宋風古韻”的閩南美好生活方式,推出更多好吃、好看、好玩、好逛的爆款項目,獻上“文化味”和“煙火味”交融的盛宴,讓“特種兵式”的打卡,抑或“沉浸式”的漫行,在泉州都有別樣的旅游體驗。
真誠邀請賓客,寵粉“泉心泉意”。城市越“炙手可熱”,越考驗治理的“細枝末節”。全市上下要以最大的誠意當好“主人翁”,以最佳的形象當好“代言人”,以全方位配套滿足“吃、住、行、游、購、娛”需求,以“濃濃人情味”牢牢拴住游客心,真正把品質提升上來,做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用深入人心的好口碑努力變“頭回客”為“回頭客”,讓泉州成為“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美好家園。
靜水流深,方能致遠。文旅市場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唯有苦練“內功”,做優做好服務保障,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變“流量”為“留量”,把“潛力”變成“實力”。站在新起點上,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正確指引,有“種草”泉州的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有滿腔赤忱的咱厝人一呼百應,可以預見,泉州必將一步一個腳印從“網紅”邁向“長紅”!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