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蚶江,海上潑水。
晉江安海,水上捉鴨。
泉港南埔,龍舟競渡。
晉江安海,“嗦啰嗹”送安康。
沙格海上龍舟競賽、“水上掠鴨”競技活動、“嗦啰嗹”習俗原生態展示、海上潑水節、民俗文化廟會……昨日是端午佳節,泉州舉行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盡顯世遺之城的獨特魅力,人們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石獅蚶江
“幸福水”激情飛濺
昨日,“相約在端午·兩岸一家親”第十八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石獅舉行,海內外的游客涌入當地,一睹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
開幕現場邀請了嘉賓領導為龍獅點睛,并舉行文藝演出。歌舞《龍的傳人》、舞蹈《蚶江海上潑水節》、民俗儀式《祈福同祥》等精彩紛呈的節目,讓觀眾如醉如癡。
開幕式后,人們乘著漁船,拿著臉盆、水桶盛水潑向對方船上的人,互相嬉戲,以此驅邪消災、祈求吉祥平安,祝愿海上航行安全。
與此同時,另一側海域開展的“海上捉鴨”活動同樣熱鬧非凡。在潑水活動附近的陸上“攻炮城”現場同樣歡騰熱鬧,現場游人如織,絡繹不絕。
此外,緊張刺激的兩岸龍舟賽、妙趣橫生的中華燈謎聯猜、民俗文化廟會、獨具特色的兩岸美食嘉年華等異彩紛呈的兩岸交流活動輪番上陣,吸引了各界群眾參與,共享節日歡樂。
“活動太棒了,明年還要來!”現場不少群眾紛紛表示,活動極具感召力、互動力、渲染力,不僅提升了石獅整體形象,讓人感受到亮麗的石獅濱海景觀,還作為兩岸文化與民間的交流平臺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據悉,自2007年起,“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已持續舉行了18屆,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維系海峽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
晉江安海
水上掠鴨樂趣多
泉州網6月11日訊 (融媒體記者丁榮漢 張曉明 通訊員林錦鑫 劉翼 文/圖)6月10日,在晉江安海鎮安平橋景區舉行“水上掠鴨”競技活動、端午“嗦啰嗹”習俗原生態展示等一系列端午民俗特色活動。
今年安海端午文化節以“兩岸兩安平”為主題,通過“水上掠鴨”、尋根之旅、非遺獨竹漂等活動,帶領廣大游客深度體驗端午民俗文化與世遺非遺文化的魅力,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創新非遺活態展示、造濃節慶氛圍、凝聚兩岸鄉情。
其中,“嗦啰嗹”習俗是安海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更是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亦稱“采蓮”,寄托著人們對安康幸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祈愿;“水上掠鴨”被列入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弄潮人踏過從橋墩伸出水面的、涂抹油脂的長竹竿,走到末端探籠取鴨,極具挑戰性和趣味性。
泉港沙格
人伴龍舟一路歌
槳隨鼓點擊碧波,人伴龍舟一路歌。昨日,泉港區南埔鎮沙格村舉行龍舟競渡民俗活動,白天看龍舟賽,晚上可以看戲,十分熱鬧。
13時30分許,泉港區南埔鎮沙格村一年一度的沙格海上龍舟競賽拉開帷幕。在泉港沙格碼頭,鑼鼓聲聲響,精壯的漁民揮灑汗水,同舟共濟,在海面上展開你追我趕的激烈角逐,吸引眾多群眾岸上圍觀。
“我每年都來觀看比賽,感受現場熱烈的氣氛。”泉港人黃先生說,帶孩子來觀看在家門口舉行的民俗活動,可以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介紹,沙格龍舟賽從端午起舉行兩天。今年的龍舟賽共有6支隊伍參加,隊員都是當地村民。
泉港“沙格龍舟賽”始于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了,同時更是由于它特殊的海上的地理位置,沙格村也由此成了最早開展端午“海上賽龍舟”習俗的鄉村之一。
端午節是沙格村一年之中最熱鬧的節日之一,除了龍舟競渡之外,還有搭臺唱戲的習俗,人們在觀看競賽的同時,又能夠觀賞戲曲表演。據介紹,晚上的時候戲曲表演繼續。這些傳統不管刮風下雨都照樣進行,其熱鬧的氣氛甚至要賽過春節。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