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摸“大米龜”
“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干,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昨日,由泉州和臺灣澎湖兩地媽祖宮、天后宮聯合舉辦的“平安米龜、水果龍”點睛祈福儀式在泉州霞洲媽祖宮圓滿舉行,市民游客摸“大米龜”、賞民俗表演、游園,共同祈盼新一年國泰民安、家庭幸福。
活動開始前,鑼鼓聲響徹云霄,由平安米制作而成的“米龜”早已準備就緒,4條由菠蘿、辣椒等水果和蔬菜組成的“水果龍”盤旋于媽祖宮前的扶手之上,惟妙惟肖。活動現場,霞洲青獅陣、舞龍武術隊率先登場表演,瞬間點燃在場群眾的熱情。
隨后,市民游客一齊走過平安橋,接過工作人員手里煮熟的紅雞蛋,來到米龜前,順時針俯身繞行大米龜,通過觸摸“米龜”的頭部、尾巴和腳等部位,祈求新的一年有新氣象。據悉,今年的米龜重達5萬斤,為歷年來最大,“平安米”將在后續分發給社會福利院、困難戶、低保戶、環衛工人、媽祖信眾等。
“乞龜”是極具特色的元宵民俗活動,主要流行于泉州和澎湖一帶。今年1月,82歲的原澎湖天后宮老主委楊國夫早早來到霞洲,與霞洲工作人員一同制作米龜。“澎湖有90%的群眾都是從泉州移民過去的,希望通過一年一度的活動,讓‘乞龜’文化在泉州發揚光大。”楊國夫表示,元宵“乞龜”習俗由泉州傳至臺灣,根據習俗,每年米龜的體積都要比前一年有所增大,意味著人們豐衣足食,日子越過越好。
活動主辦方還精心準備了2000個紅雞蛋、經典齋面以及一批金錢龜。此外,令人耳目一新的還有新春游園活動,游園會上展示了由霞洲IP形象衍生開發而成的文創產品。相關負責人俞琳琳介紹,此次文創設計以霞洲媽祖宮媽祖像、霞洲青獅少年以及青獅陣獅頭為設計基礎,將年輕化的元素融入文創設計,旨在將媽祖文化和精神內涵傳承下去,彰顯文化自信。
泉州霞洲媽祖宮董事長蔡景民介紹,霞洲媽祖宮始建于162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來 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