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舉行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朱鳳蓮特別介紹了泉州歡度春節以及元宵佳節的相關情況。
以“泉州非遺賀新春——2025年元宵泉州燈會”為主題,我市在鯉城、豐澤、洛江、泉州臺商投資區等地舉辦元宵燈會,共展出超2000盞花燈,再現“光明之城”的璀璨景象。自2月10日(正月十三)燈會亮燈以來,各展區就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古城煙火,為泉州本就火熱的文旅經濟再添濃墨重彩的一頁。即便是適逢春雨浸潤的元宵節當天,依然有不少市民游客冒雨觀燈。這一盛況也吸引了央媒的鏡頭,央視《新聞聯播》播出《月滿團圓賞花燈》,報道泉州元宵花燈的獨特制作技藝;央視《新聞直播間》兩度聚焦泉州鬧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 燈彩里的中國智慧》報道國家級非遺泉州刻紙花燈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今天是正月十五 喜慶團圓“鬧”元宵》記錄泉州人流如織“鬧”花燈的場景。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泉州文旅市場延續了過去一年的火爆:全市累計接待游客1011.59萬人次,同比增長23.6%;旅游總花費100.96億元,同比增長25.9%;榮登“馬蜂窩”《2025熱度漲幅最快的年味兒小城TOP10》榜首。
正如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所介紹的,泉州以“非遺中國年”為主題,開展“閩臺兩東石 共數一宮燈”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非遺代表性項目讓今年兩岸的年味兒多了很多儀式感。正月初一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連續多日出現觀者如云、游人如織的景象,各地游客在此領略閩南文化的厚重、感知兩岸交流的情誼。
據了解,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圍繞“我們的節日·春節”這一主題,舉辦30場精彩紛呈的社會教育活動。“為了更好地推介閩南文化、提升參觀體驗,博物館做了大量的宣傳、配套服務工作。”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工作人員梁白瑜告訴記者,“節前,我們就拍攝‘梅蘭竹菊四君子過大年’短視頻提前預熱,發布假期活動預告,方便更多人制定出游計劃。春節假期,博物館的閉館時間從17:00延遲到19:00,滿足更多外地游客的需求。”此外,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還持續開展相關活動的宣傳,如借助“一白獨秀 瓷韻同源——閩臺陶瓷藝術精品展”中“玉漱公主”這一陶瓷佳作的熱度,推動更多人關注閩臺緣、走進閩臺緣。
泉州文旅經濟持續領跑的動能何在?以文化起筆,以創新融合,以服務增效,是泉州文旅“長紅”的制勝密鑰——做到“與文化同行”,將閩南文化、世遺元素、非遺技藝融入到文旅產品供給中,全面激活泉州厚重的歷史底蘊與資源稟賦;做到“與城市融合”,將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與鮮活的古城煙火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的文旅新體驗;做到“與游客共享”,以“寵粉式”的優質文旅服務,讓泉州成為“來了還想來”的向往之城。
去年,我市成立文旅經濟發展總指揮部,持續實施“文旅+”專項行動,以高位統籌、全域聯動的力度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千場文旅活動貫穿全年,“一縣一桌菜”“文化一臺戲”全域推廣,文旅產業實現體系化發展,吸金能力與影響力與日俱增,“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城市文旅品牌持續出圈出彩。數據顯示,2024年,我市全年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億人次大關,游客旅游總花費1211.40億元、增長20.8%。此外,“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入選城市文旅品牌創新十佳案例,泉州簪花圍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國十大文旅經濟創新案例,并上榜“地方文化國際傳播七大熱點”。
文旅熱度持續攀升
●2024年,我市全年游客接待量1億多人次、首次突破億人次大關,游客旅游總花費1211.40億元、增長20.8%
●上線“一部手機游泉州”數字化平臺,打造“一縣一桌菜”美食品牌12個。舉辦文旅活動6000場、大型演唱會35場
來 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