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4月25日電(記者 謝丹)沿著盤山公路,穿過群山疊嶂,在永春最西部的蓮花山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時不時還能傳來書聲朗朗。在農村撤校并點的大趨勢下,位于蓮花山下的一都鎮美嶺村,卻建起了一所200畝的大校園。在這個校園里,不僅有幼兒園、小學,甚至還有了初中部、高中部,成為聞名遠近的村辦公立學校。
車子穿過梅嶺村僅需幾分鐘時間,但這深山里崛起的鄉間別墅、富有現代氣息的賓館,以及氣派的大校園,卻讓人驚嘆不已。這深山里的家業是如何發展壯大的?“美嶺模式”能否復制? 未來又該如何可持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22日,記者跟隨“聚焦新農村建設—福建省永春美嶺村美麗鄉村建設”專題調研組一行來到了美嶺村進行探訪。
移山填谷蓋起了“大學校”
說起美嶺,許多附近的村民津津樂道的是這里有一所很大的學校。車輛剛進美嶺村,映入眼簾的就是美嶺中學,數十幢現代建筑顯得十分氣派,在深山中顯得獨樹一幟。 在總人口只有500多人的美嶺村,有著一所占地200畝的校園,2700多名學生在這里求學。
走在校園里,像是漫步在城市花園中。“環境好,師資也好。”在美嶺中學高一就讀的鄭華珍告訴記者,她家住距離美嶺村60公里的達埔鎮,從初中開始,就在美嶺中學讀書。
然而,在2000年之前,學校所在之處多為山谷,據介紹,美嶺全村總面積不過5平方公里,校園占地面積就達130000平方米,其中70%原本是溝壑或山谷。從學校一角的側面看,一塊塊石頭壘砌起了高高的圍墻,美嶺村黨委書記蘇清泉告訴記者,這并不是圍墻,因為村里沒有一塊平地,要建學校,就必須先把地填平了。因為山谷比較深,填起來后就像是十多米高的圍墻。
美嶺中學初中部2000年開始,“當年經過大量的宣傳,我們招到了200多名學生。”創辦伊始,不錯的生源讓美嶺村黨委領導班子堅定了辦校的信心。在第一屆初中部學生即將畢業時,美嶺村決定繼續辦高中部,2003年,美嶺中學高中部對外招生。“到現在,初中部有1160人,高中部1263人。”校長廖獻文介紹,99%的學生都寄宿在學校。為此,美嶺村不斷地為學校蓋新樓,剛開始時,只有6棟樓,這幾年下來,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教師公寓,加起來已經有60多棟。而在美嶺村,村民的房子遠不及學校這么多。
住在學校邊上的村民蘇中賢告訴記者,他原來住在山上,2003年搬到了學校旁邊,“這里熱鬧。”每年,都有學生或是學生家長找上門,要租蘇中賢家中的空房子,“一個月收益也有1000多元。”蘇中賢樂呵呵地說。
重金獎學獎教
“我們學校地處三市四縣的交界,永春、安溪、漳平、大田,都有學生來這里讀。”美嶺中學校長廖獻文介紹說,附近鄉鎮的孩子是學校的主要生源,不過也有來自永春、安溪等縣城的孩子,甚至還有福州的家長為了讓孩子獨立,將孩子送到了這里。
來自永定的阮凌雁跟著父母來到美嶺讀書,“我從2003年開始在這里讀幼兒園。”阮凌雁告訴記者,由于成績比較好,每年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獎學金,足夠自己的學費開銷。不僅是貧困、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領到獎學金、助學金,來這里教學的老師,也是有重金補貼。
“與縣城的相比,留在我們這里的教師,每個月補貼就有近3000左右。”美嶺村黨委林副書記介紹。“像我夫婦兩人都在這里工作的,學校安排150平米的公寓給我們住。”美嶺中學的羅副校長,從龍巖來到這個小山村,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夫婦一起來這里扎根的有不少。廖獻文告訴記者,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招的大部分是永春、安溪的教師,高中部面向全省招聘,也有部分來自省外的,如江蘇等地的教師,最遠的是來自黑龍江的。
正是這樣獎學獎教措施,美嶺中學吸引來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和教師,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從恢復高考后到美嶺中學建校前,23年內,周邊一都、橫口、劍斗、桃舟四鄉鎮本科上線人數僅339人。而迄今為止,美嶺中學已培養出本科生2000多名,歷屆出過多名永春縣高考狀元,“2009年,美嶺中學包攬了永春縣文理科狀元。”廖獻文介紹,2013年,本一錄取率達到28.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