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文化產業與各個產業融合發展已然成為了一股熱潮。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進程中,金融業到底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二者到底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共生共存?這些都是如今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中國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作為國內銀行業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總行級文化產業專營機構,成為了這股熱浪上的領航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華網文化頻道特約中國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總裁萬曉芳與我們共同探討文化與金融的關系以及她的團隊的經驗與挑戰。(文/李崢)
打造國內銀行業第一家總行級文化產業專營機構
2011年10月20日,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民生銀行積極響應中央號召,1個月之后的2011年12月,即成立了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專注于為文化產業領域的企業和項目提供創新金融服務,事業部是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總行級文化產業金融專營機構。
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結合我國“十二五”期間擬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細分行業,進行了全國范圍內的調研,確定了影視新媒體、文化旅游、藝術品、演藝、出版發行、傳統文化(含中華老字號、非物質遺產保護等)、文化創意(含動漫、游戲、廣告、會展等)等七大重點行業。事業部一方面不斷加深對各個細分行業的認知,持續進行產品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一方面加大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北、上、廣、深等文化產業集聚地區設立經營機構直接服務當地市場。
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用專業化的機構、專業化的團隊為文化產業提供專業化服務。事業部總裁萬曉芳表示:“聚焦、融入、創新是我們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的關鍵詞。”
聚焦:一般人們普遍認為文化行業的企業特點是輕資產、高風險。但文化產業在蓬勃發展,迫切需要資金支持,誰敢去投資,誰敢去融資呢?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認為:“要想做好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必須要做好專業化,而專業化的前提就是聚焦。民生銀行通過事業部體制,建立文化產業專營機構,能夠更好地認知文化產業的行業規律和企業的運行特點、盈利模式,能夠更好地認知企業的核心價值,這樣一來提供的服務匹配性更強。”
融入: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內部設立有專業化的行業研究、風險管理、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團隊。事業部借鑒高盛等國際投行的成功經驗,打造文化行業的專業化投行,以任務型團隊為骨干業務單元,以投行化的作業模式開展業務,深度融入客戶的日常經營以及重大戰略決策,成為行業及客戶的“圈內人”。對行業及客戶的融入,使得事業部能夠深度認知文化產業各細分行業市場特點及風險特征,深度了解客戶需求。
創新:我國的文化產業從文化事業轉制而來,發展時間較短,商業模式處于逐步建立的過程中。與傳統產業同質化發展不同,文化企業普遍個性化發展,需求較為多樣化。這都需要銀行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和水平。
通過專業化的運營,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萬曉芳提到:“僅2014年上半年,事業部對文化企業的新增授信就達到85億元,其中圍繞影視制作、發行、院線、票務、新媒體、演藝等視覺藝術內容行業產業鏈,最近一年事業部支持了《歸來》、《太平輪》、《竊聽風云3》等40多部優秀影視作品。”
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已經成為了國內文化金融領域的領軍團隊。
來源:新華文化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