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鵬舉指出,我國一直是文化大國,擁有海量的文化資源,雖然我們在文化產業發展上起步相對較晚,但潛力巨大。從近年來看,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也明顯高于整個GDP增長速度。我們應該看到,文化產業將成為今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其優勢無疑是多元化的。一方面,文化產業具有綠色、環保等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特點;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對其他產業也具有極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能夠讓世界更深入地認識中國,接觸中國的文化。
文化產業改變社會生活
追溯文化產業發展的起點,最早可以追溯到1450年德國人古登堡發明了印刷機,古登堡也因此成為影響全人類最深遠的發明家。相比之前的印刷術,古登堡的印刷機擁有不易磨損、排版更便捷等特點,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書籍印刷成本大規模下降,銷售量大規模提升。此后,以圖書印刷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擁有了巨大的經濟潛力,大量的資金注入,帶動了文化產業的起步和發展。
時至今日,文化產業已滲透進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現代廣告。無論我們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工作生活的場所,這些廣告都圍繞在我們身邊,為我們傳遞著各種各樣的信息,而且不少創意十足的廣告不僅能夠表達其承載的宣傳意義,同時也能為我們帶來話題和美感。在某種意義來說,廣告已成為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一個渠道,在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何淋淋